昨天群里有茶客朋友在吐槽:“你看看!你看看!這XX寨還沒采多少,這賣XX寨的廣告是鋪天蓋地,這么多茶有多少是真的?”
每年到春茶上市的季節(jié),肯定會有關于名山古寨造假的討論,年年討論年年論,新茶客義憤填膺,老茶客習以為常,新茶客去摸索哪家真哪家假,老茶客跟賣正品的茶商討價還價,還好現在有了網絡,真要是過去那種大型市場,一個春天下來,估計人人都要被噪音折磨得神經衰弱。
關于名山古寨造假的問題,直到現在還有人覺得只要能夠對茶商予以有效的監(jiān)管就可以杜絕這個問題。事實上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名山古寨的造假問題至少有三方面的責任,茶商越占四成,剩下的則由其他人來負責。
什么?茶商占四成?你是不是在替茶商開脫?
別急么,聽我細細道來。
常言道:“一個巴掌拍不響”,古樹茶造假問題哪里是一個巴掌,根本是一群巴掌再亂拍。這是普洱茶市場綜合作用的結果,想要一探究竟我們必須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什么原因使得市場如此推崇名山古寨茶以至于到了非古樹茶不喝的程度。其次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茶商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來生產加工假的名山古寨茶。最后茶客在選擇產品的過程中,怎么就買到了假的名山古寨茶。
關于第一個問題,說白了就是輿論導向。當一群人把名山古寨捧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高度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沖著錢去的。炒高一個山頭,推廣一個名寨,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消費者對炒作的結果不買賬,那就是血本無歸的賠錢行為。為了讓消費者買單,就有人打出了“沒喝過XX寨,等于沒喝過普洱茶”之類的口號,喝茶就要喝正宗,當這種想法被植入到茶客的心中,炒家們自然能在后續(xù)的交易中大發(fā)其財。所以他們至少要負四成的責任。
造假是任何商家的行業(yè)大忌,炒家們創(chuàng)造的市場需求,并不是名山古寨那一丁點產量所能滿足的。任何山頭只要經過幾輪的炒作,必然會變成稀缺品。也就是市場實際需要100噸,可實際產量只有10噸或幾噸,面對這么大的空缺,試問有幾人不心動?利令智昏之下,自然有人鋌而走險,所以造假的茶商也要負四成的責任。
剩下兩成就是茶客自己,一群茶客到店就問有沒有老班章、有沒有冰島、彎弓,茶商報價又嫌貴,當便宜點,再便宜點這樣的語言對茶商形成誘惑后,假茶不就順理成章的賣了出去?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不遏制炒家,商家就會造假,不遏制商家,茶客就會買假。這哪里是茶商的問題,根本就是市場問題。
文:天火